正文 字体大小: 中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傈僳族刀杆节 刀锋上的精灵(组图) (2011-03-15 17:47:21)
标签: 校园 分类: 语文乐园
初冬的怒江,宛若傈僳族女子,月色中显得分外沉稳安静,江畔的六库镇,却被热闹喧嚣所包围。剽悍勇武的傈僳汉子,穿着传统的傈僳族服装,踏着古老的锣声鼓点,正走向凛凛“刀山”和熊熊“火海”。
“刀杆节”,是住在怒江边上的傈僳族最庄严神圣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二月初八,傈僳族同胞们便用这种粗犷热烈且有些惊险的方式纪念他们传说中的英雄。今天,由于远方客人的到来,好客的傈僳族同胞便用他们传统的舞蹈来表达他们的高兴之情和殷勤之意。
两根碗口粗、十五米高的长毛松木耸立在场子中央,三十六把钢刀架成梯状依次排开,代表五种神力的五色纸花挂在梯子两边,如同鲜花盛开的天梯一般,一路直伸向夜空。
锣鼓声中,赤衣皂巾,束着镶嵌贝壳的腰封,掌管仪式的“掌师”捧着用蒿枝和纸符泡着的“圣水”开始敬各方神灵,踏着音乐,迈着舞步把圣水洒在勇闯“刀山”的傈僳汉子头上。身穿蓝衣、头缠皂巾的勇士在刀杆下将自制的苞谷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赤手握刀刃,赤脚踩青锋,一步一高,一高一险,走向“刀山”的尽头。“刀山”下,熊熊篝火在燃烧,身穿传统服装的傈僳族男人和女人们,敲打着锣鼓围着梯子跳起了传统的舞蹈。
“一只小雪鸡呦,翻雪山;风雪吹得它呦,不能前;从这座山到那座山,小雪鸡有勇气把他们翻……”
四十七岁的傈僳族农民李老汉告诉记者,上“刀山”时,他和伙伴们要一直哼唱这首他们祖传的歌谣。他说,上“刀山”是家中祖传的技艺,一直以来只能由爷爷传孙子,一个村子里只有两三个人会。虽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并不指望靠表演赚钱,而是更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是我们傈僳人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他说。
半个时辰后,篝火燃尽,锣鼓声中,傈僳族汉子在“掌师”的指引下赤脚跃入赤炭之中,手舞之,足蹈之。“火海”中,他们时而踢踢踏踏,时而狂奔乱跳,踢得炭火如钢花乱溅,每个人脸上却笑颜如花……
表演这些绝技的都是村子里的农民,汉族和傈僳族混血的陈小平家里就种了十亩地,还养了牛,据说一年能赚上六七千块钱。但他很遗憾自己没有孙子,他希望孙女将来能生个儿子,这样就能把他的技艺传下去了。
同样是祖传下来的“掌师”邬兴家介绍,傈僳族庆祝“刀杆节”原本是为了消灾去病,但“上刀杆、下火海”更体现了这个民族在困难面前的那种“刀上敢上,火海敢下”的精神,“这才是我们傈僳族永远的财富。”他说。
居住在云南保山地区腾冲、龙陵县的傈僳族,性格粗犷豪爽,每到农历二月初七便举行惊险的刀杆节。
二月初七这天,腾冲古永、瑞滇、明光的傈僳族男女不约而合,云集在轮马、胆扎等地,他们一个个沐浴净身,穿戴一新。夜幕降临,山寨平地中燃起一堆巨大的篝火,当篝火熊熊燃烧时,男女老少便围着篝火,情不自禁地跳起古老的民族舞来。待篝火燃尽,篝火堆上形成了一个炭火红红的火塘,与情人共度浪漫春宵聚焦国内知明企业06十大徒步人物评选岁末旅游猫腻大揭秘这时,刀杆节的第一个节目“下火海”便开始了,只见精壮的傈僳族汉子们,光着脚,穿着黄衣黄裤出现在人前,他们豪饮数杯酒便闪身跃人300摄氏度的余火之中。顿时,无数火星缤纷四溅,令人叫绝,让人眼花综乱,惊讶不已。表演完毕,只见表演者一个个安然无恙,无一人受高热的伤。
次日中午,“刀杆节”第二个项目“上刀山”便开始了。众目之下,竖起一根高约五层楼的青冈栗木,栗木上一把把户撒刀锋刃向上,寒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叫人望而生畏的72层刀梯。上刀山仪式开始,几个傈僳汉子神情豪迈地奔出,一齐跪倒在一幅古代武将(据说是明朝兵部尚书王骏)的画像前,然后双手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接着他们将酒一饮而光,然后一个个赤脚踏着锋利的刀口向上爬,当爬过72层刀梯到顶部时)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喝彩声。
到达顶部的英雄们,点燃鞭炮,宣告自己攀登成功,又把一面面小红旗掷向四方八面,祝愿傈僳儿女大吉大利。然后,他们又从容地脚踩锋利的刀刃,一台台次第而下,待他们平安站立在草坪上时,人们看到,他们一个个神情自若,皮肉无一损伤。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据说,明代兵部尚书王骥,为了保护边民,率领部下作战异常英勇,“刀山敢上,火海敢下。”傈僳族人民非常敬佩这种精神。为了纪念王骥和他的将士便立下了这个“刀杆”节。
初冬的怒江,宛若傈僳族女子,月色中显得分外沉稳安静,江畔的六库镇,却被热闹喧嚣所包围。剽悍勇武的傈僳汉子,穿着传统的傈僳族服装,踏着古老的锣声鼓点,正走向凛凛“刀山”和熊熊“火海”。